时间: 2024-10-22 22:41:55 | 作者: 华体体育app官方下载安装
嘉陵区是1993年9月南充市撤地建市时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全区幅员面积1278.86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街道),总人口69万人。
嘉陵区位优势显著。嘉陵地处成都南充重庆三角经济贸易区接口处,与成都、重庆构成两小时黄金经济圈。境内有达成铁路,成南、南渝、绕城三条高速公路和国道212线线及南充长途客运站,嘉陵江航道上抵广元、下达重庆,南充机场与城区距离仅5公里,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完整畅通。
嘉陵旅游资源丰富。嘉陵人文古迹众多,西晋时陈寿读书、归隐和编撰《三国志》的万卷楼闻名海外,佛教胜地七宝古刹历史悠远长久,省级文物田坝会馆至今保存完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融丝绸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千年绸都第一坊”景区已成为南充新兴旅游景点;被省委、省政府誉为“具有四川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的凤垭山,得到充分肯定,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原生态的西河沿线风光旖旎,景色秀美,其中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中国白鹭第一乡”,其鹭种之多堪称世界奇观。2008年,全区共接待游客6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1亿元。
嘉陵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建区以来,嘉陵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势头,GDP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9.46亿元、财政总收入11740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7亿元,分别比2007年同比增长13.6%、51.2%、20.1%、29.2%。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南充城南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火车西站工业园、文峰石化工业园启动建设,全区规模工业公司达到54户,已初步形成以丝绸服装、石油化学工业、汽车汽配为主,食品、建材、农产品加工为辅的“三主三辅”产业格局。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成功培育了蚕桑、水果、畜禽、果蔬、劳务五大骨干增收产业和凸酒、天冠、天生集团等一批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五园两带一环线平方公里的“大凤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已成雏形。第三产业蒸蒸日上,光彩大市场、温州商城等“五大市场”,南充烟草配送中心等“三大配送中心”以及集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江黄金商圈初步形成,现代物流热区的格局呼之欲出。
今天的嘉陵,正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嘉陵”主题,全面建设“川东北工业强区、现代物流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区、旅游休闲旺区、生态园林城区”,努力打造人流、物流、资金流竞相涌入的创业宝地、住居福地、休闲胜地。在川东北这片热土上,嘉陵这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历史沿革】嘉陵区历史悠远长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嘉陵江沿岸就有先民居住。原始社会的唐尧、虞舜时,属“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人之国,周为巴子国地。战国后期,为阆中县之域。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为纪念纪信舍身保刘安汉之功,在纪信家乡设安汉县,嘉陵区属之。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安汉县更名为南充县,嘉陵区仍属之。之后,南充建置发生多次变更,嘉陵一直隶属南充县。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南充县划分为六区,现嘉陵所辖区域为当时的南区和西区。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1950年至1993年,现嘉陵辖区一直分属于南充县、南充市(县级)。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辖原南充地区的南部县、西充县、仪陇县、蓬安县、营山县和新设立的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县级),代管省辖阆中市。嘉陵区从此诞生。
【行政区划】1994年全区辖14镇、23乡、559个行政村;19972005年辖21镇、27乡、552个行政村;2006年乡镇建制调整,由原来的48个乡镇精简为1个街道办事处、20个镇、22个乡。
【区城建设】 嘉陵建区时,区城仅有一条“半边农民街”,属典型的“城市白区”。19931995年,修建陈寿路、火花路、嘉兴路、都尉路等城市干道,总长3.82公里;新建自来水加压站一座,安装供水主管道2.8公里,新修天然气配气站一座,安装路灯98盏。19962002年,随着经营城市战略的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长城路、耀目路、鑫福来路、雅豪路、都尉路南段50米大道、茶盘路、嘉南路等43条城市主次干道新建完成,总长121.1公里,栽植各种绿带花木15000株,修建垃圾中转站3个。2003年后,嘉陵区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标志性城区和“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目标,以 “四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建设为依托,投入巨资用于城市建设,以大手笔、大气魄建成了嘉陵广场、滨江大道、维康路等标志性广场和街道,并对耀目路、陈寿路、嘉南路、火花路、嘉兴路等城区主要干道做全面改造,使城市化水平由建区时的5%提高到了19.6%;建成城市街道51条,区城面积由建区时的一条“半边农民街”扩展到5平方公里,城市非流动人口由建区时不足千人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人;建成了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加压站、110千伏输变电站、日供气50万方的配气站;城区广播电视及电线%;区城街道绿化档次在南充首屈一指。由于经营城市的成功实践,使嘉陵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南充市城市改造和建设的样板,吸引了市内外20多个市县党政代表团1000多人次前来学习考察。2005年,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着力打造了“大凤垭”、“千年绸都第一坊”、“泥溪口大桥”等重要景点,贯通了火车西站大道,促进了火花片区与文峰片区的有机对接,使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一五”规划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10年,嘉陵区将建成中心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28%的现代化标志性城市。 [!--empirenews.page--]
【自然条件】嘉陵区自然条件优越,地貌以丘陵为主。气候四季分明。地表水系发达,溪河众多,嘉陵江从火花街道办事处的华兴寺经临江乡石洞滩流入武胜县境内,区域流域面积491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区貌呈扇形状,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由东向西、自北而南依次为低山、丘陵、深丘带坝地貌,以中丘、低山为主,沿西南成带状分布。大地构造单元完整,地壳较稳定。全区海拔高度在280米380米之间。
气候 嘉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宜农。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由于受秦巴山脉的阻挡,正常情况下不会入侵境内,形成冬暖、春早、霜雪稀少的有利气候,为小春粮食作物和经济林以及越冬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春季势力强大的北方冷空气也不时越过秦岭,进入区境,形成寒潮低温天气,给大春作物播种和小春作物抽穗扬花带来不利;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西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构成光、热、水同季的气候资源优势,有利于大春作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又常常导致干旱,暴雨、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秋季受西风带和环流气势的共同作用,常会造成秋雨连绵,对秋播和晚秋农业构成威胁。
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267小时,最多年可达1656小时,最少年仅929小时,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1000小时左右。年均太阳总辐射3558.72兆焦耳/平方米,只相当于西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年平均气温17.4C,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6.4C;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达27.7C;极端最高气温为41.3C,极端最冷气温为-2.8C;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021毫米,最多年达1529毫米,最少年仅741毫米;从降水的季节分布来看,夏季降雨量最多,秋春季次之。
水系 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和曲水河、吉安河、桓子河。除大兴乡、里坝镇、三会镇部分地方属涪江流域外,其余乡镇均属嘉陵江流域。2007年全区有各类水利工程3186处,其中小(一)型水库四座(即双江桥水库、六方碑水库、雷火观水库、花园水库),蓄水能力近60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23座,蓄水能力达469万立方米;山平塘254处,蓄水能力达1459万立方米;石河堰615座,蓄水能力达898万立方米,另有微型水利工程1万多处。全区水利工程总蓄水能力达4000万立方米。
1、嘉陵江。嘉陵江源头有二:一为东源,发源于陕西省凤县东北秦岭南麓的东峪沟;二为西源,发源于川陕边境的郎木寺以东岷山北麓。嘉陵江全长1119公里,南充境内长301公里,嘉陵区境内长67.2公里。嘉陵江从嘉陵区火花街道办事处的华兴寺经临江乡石洞滩流入武胜县境内,区域流域面积491平方公里。嘉陵江多年平均出境流量和入境流量为800立方米/秒和830立方米/秒,涉及火花街道办事处、文峰镇、曲水镇、河西乡、移山乡、李渡镇、新场乡、土门乡、吉安镇、临江乡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58亿立方米。嘉陵江水系的主要特征是:(1)流量大,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在武胜水文站,嘉陵江干流年平均径流量为193.8亿立方米。受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影响,区域的河流径流的年内变化明显,大致是冬枯、春暖升,夏汛、秋汛终。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显著,武胜水文站测得嘉陵江最大年平均径流量超过1400立方米/秒,而最小年份才500立方米/秒,多水年比少水年高出1.75倍。(2)河流泥沙含量大。嘉陵江在长江各支流中含沙量仅次于汉水,区域内平均含沙量为1.97公斤/立方米,最大含沙量达11.7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220吨,以细沙料物质为主。(3)航运条件好。嘉陵江可常年通行100300吨级驳船,上达广元,下通重庆。在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后,5000吨的航船可直达重庆。
2、桓子河。桓子河又名西充河,古称西溪,有两源:一源出于西充县中岭乡刘家沟,另一源出自于西充县青狮镇苦竹垭,于嘉陵区西阳寺汇合后流入嘉陵区。桓子河在嘉陵区内主河道长27公里,流域面积251.4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0.2万千瓦,平均比降1.25,最大流量205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立方米/秒。桓子河出境流量为4.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虹溪河、象溪河、宏桥河、群德河等,涉及里坝、三会、积善、七宝寺、龙泉、太和、桃园、金宝、龙蟠、礼乐、双桂、石楼、花园、西兴、火花等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桓子河属嘉陵江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5亿立方米。
3、吉安河。吉安河一名李子溪,又名三溪口,分南北两支。北支有两源,一源为柴井溪,发源于蓬溪县寒坡岭;另一源为流溪,发源于嘉陵区盐溪乡六方碑水库,两源在嘉陵区龙岭汇合。南支东保河亦有两源,一出自蓬溪县公子山,另一出自潼南县瓦子山,两源在蓬溪县蓬南相汇后,流入嘉陵区境,经安福、华兴后与北支相汇,经双店、吉安在临江寺汇入嘉陵江。吉安河在嘉陵区内主河道长22公里,流域面积572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为0.2万千瓦,平均比降3.39,最大流量17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05立方米/秒。吉安河出境流量为8.3米/秒,主要支流有走马河、太平河,涉及桥龙、安平、盐溪、龙岭、白家、金凤、大同、安福、华兴、双店、吉安11个乡镇,多年平均径流量2.00亿立方米。
4、曲水河。曲水河发源于辖区龙蟠镇西缘的天台山,经大通镇、大观乡、世阳镇至曲水镇场坝下游1.1公里汇入嘉陵江。曲水河主河道长35公里,流域面积213.1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0.1万千瓦,平均比降1.83;最大流量764立方米/秒,最小流域0立方米/秒。曲水河出境流量为4.7立方米/秒,涉及大观、大兴、集凤、世阳、花园、曲水等17个乡镇,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82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嘉陵区自然资源以可再生资源为主,水资源相对丰富,土地资源呈逐年减少趋势,矿产资源十分匮乏。
水资源 嘉陵区水资源主要由当地地表径流、过境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三部分所组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3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878亿立方米,境内地表径流量4.23亿立方米。就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4.23亿立方米而言,人均占有水量仅688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占有水量1006立方米的68%;人均可利用水资源约106立方米,仅占全省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343立方米的30%。全区属比较缺水的农业区,无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仅在桓子河干流上建有西阳寺电站一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 [!--empirenews.page--]
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类型主要有河谷平坝地、丘陵地和低山地三大类。2008年,全区核定土地总面积1755588.8亩,其中耕地面积785294.6亩,园地面积24432.3亩,林地295104.9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55313.3亩,交通运输用地23527.6亩,水利设施用地1241.9亩,未利用土地93929.5亩,其它土地49938.2亩,其它农用地376744.7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4.7%、1.39%、16.8%、8.84%、1.34%、0.07%、5.35%、2.84%、21.45%。森林面积42131公顷,森林覆盖率33.9%。
矿产资源 嘉陵区矿产资源十分匮乏,种类和类型较少,仅有矿产种类6种,其中能源矿产有2种,贵金属1种,建筑用矿产3种,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稀土、沙岩、砖用页岩和石材。其中,采油气井主要分布在七宝寺、金宝等乡镇,是川中油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稀土分布在土门乡境内;建筑用沙砾石分布在嘉陵江沿岸的河谷;砖用页岩和石材分布在火花、文峰、西兴、花园、双桂、石楼、礼乐等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区共开发利用矿种5种,有开采矿产品的企业52家。其中石油、天然气2家(省直管企业),28口井;建筑用沙砾石3个矿区,开采企业5家,主要分布在文峰镇、曲水镇、临江乡、李渡镇;砖用页岩开采企业45家;石材开采业主17家,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2家,分布在礼乐乡和移山乡。稀土、沙金等矿产资源尚未进行勘探和开采。
植物资源 全区优势植物种类主要有柏木、马尾松、意杨、桤木、竹五大类,面积分别为22599.7公顷、299.7公顷、136.9公顷、16.1公顷、678.8公顷,其蓄积分别为318792立方米、19069立方米、18950立方米、1156立方米,竹子存量21741吨。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梁、红苕、甘蔗为主,其中尤以水稻、小麦、玉米和红苕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花生、豌豆、绿豆、扁豆等种植较普遍,油菜、花生、广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野生动物资源 最重要的包含野生无脊椎动物和野生脊椎动物及饲养动物数百种。全区常见野生动物有草兔、鹭鸟、鱼类、蛙类、蛇类、鸳鸯、小灵猫、穿山甲、水獭、锦鸡、杜鹃、黑啄木鸟和其它鸟类等,其中,鹭鸟主要分布在太和、三会、双桂等乡镇,其它野生动物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分布。
【人口】1993年,全区总人口67.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人口出生率13.5。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69.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4万人,农业人口60.7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702人,出生率为9.6;死亡人口3540人,死亡率为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
嘉陵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例比较高,人口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变化不大。全区人口在区域分布上差异较大,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貌条件关系紧密。城镇、交通干线、沿江河岸、平坝地区人口密度较大,高丘、低山地区人口相对较稀。1993到2001年期间,嘉陵区人口性别比例呈上涨的趋势,根本原因是城乡特别是农村“重男轻女”观念长期存在。1993年全区总人口中男性占52.30%,女性占47.70%。根据19992001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区登记人口624886人,家庭户177332户,普查人口中的男性人口为330209人,占52.84%;女性人口为294677人,占47.16%,男女性别比分别比1993年上升0.54个百分点和下降0.54个百分点;014岁的人口为151082人,占24.18%。
【民族】全区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9.96%,另分散居住的有藏族、壮族、回族、羌族、土家族、水族、满族、白族、瑶族等少数民族30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0.04%。
【国民经济】建区15年来,嘉陵始终将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重心,突出将工业和三产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翼,强力推进农业上档升位,促使嘉陵经济发展不断加快,运行质量进一步好转,财力继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9.46亿元(现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91亿元。三次产业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9%、61.1%和23.0%,分别带动经济稳步的增长2.2、8.3和3.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8339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47.2:26.1。民营经济增加值25.78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6%。
农业 嘉陵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气候适宜,土质较好,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花生、油莱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全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创汇农业,积极调整和优化粮经比例,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突出发展牧业、果业、蚕业、薯业、竹业等“五业”经济,培育壮大了一批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探索和推出了凤垭山“业主+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将旅游、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了覆盖10个乡镇、辐射68平方公里的“大凤垭生态样板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劳务输出、劳务收入出现可喜局面,嘉陵川妹子品牌形象得到提升。2008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67984公顷,粮食产量达33.80万吨,油料产量达1.83万吨;烟叶264吨,甘蔗466吨,水果5.30万吨;出栏生猪80.05万头,羊51.71万只,毛兔121.00万只,蚕茧3050吨,小家禽850.66万只,水产品6164吨。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庭园经济向农业产业化跨越,基地建设快速推进。2008年全区新建成各类专业村6个,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园23个,千亩成片基地5个,成片规模发展基地15万亩。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展加快,天生、天冠等3家农产品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年出售的收益达到2.93亿元,农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 嘉陵作为南充工业的主战场之一,随着城南工业集中区的启动,城南服装工业园的竣工投产,嘉陵工业的规模逐步扩大,“三主三辅”的工业格局基本形成。全区现共有规模工业公司54户。初步形成了以依格尔为龙头的丝绸业、以东风客车为龙头的汽车汽配业、以光亚科技和石化科开为龙头的化工行业、以维康陶瓷为龙头的建材业、以凸酒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五大支柱行业;已形成了以丝绸、纺织、服装、机械、石化、食品、建材等多门类、多层次的地方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了以都尉坝为中心,北接成南高速公路出口,南至凤垭山脚,东起嘉陵江边,面积达17.3平方公里的嘉陵工业园。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9.8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及非国有企业)实现了迅速增加,完成增加值38.70亿元,实现利润58021万元;实现外贸出口创汇2846万美元。规模以下(年出售的收益500万元以下)的工业公司完成增加值1.04亿元。 [!--empirenews.page--]
建筑业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2008年,全区有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8个,实现利税总额2872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1.8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52万平方米。
贸易 嘉陵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截流效应,错位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格局基本形成。澳沪物流、远程物流、华宇物流落户嘉陵,金宇汽车城、广本4S店、奇瑞4S店等已建成开业,光彩大市场(西南三省最大的物流批发商业市场)、滨江美食城、温州商城、川北购物中心、汽配大市场等已正式营业。南充烟草配送中心已开工建设;集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江美食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充休闲美食名都”,嘉陵大酒店、嘉陵江大酒店、嘉陵春鲜鱼府、宴今酒店等酒店设施一流,服务优质;音凰歌城、夏威夷国际俱乐部、北海道足艺的开张营业结束了嘉陵无高档休闲娱乐场所的历史;小康超市、天天乐超市、万福来超市、乐德乐超市中各类商品丰富,购物环境舒适。2008年,在住房、汽车、餐饮、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8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趋旺。区城新增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餐饮、娱乐、商贸业16家,开发商品房47.10万平方米。
旅游 嘉陵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以观光农业、农耕文化、庭园文化、生态文化为代表的“大凤垭”旅游开发得到加强,以川北民俗文化、蚕桑文化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成功打造了“千年绸都第一坊”景区,成为四川五大旅游精品线上的重要“节点”;西河风景、太和白鹭等特色旅游得到开发利用,旅游产业异军突起。2008年,旅游总投入9524万元,接待游客人数65.5万人次,收入达到3.91亿元。目前开通的主要旅游线路有:南充西河景区历史生态观光线;南充凤垭山、木老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线;乳泉山凌云山阆中民俗文化旅游线;南充“千年绸都第一坊”旅游线。
招商引资 近年来,嘉陵区积极探索和创新“链条招商”、“节会招商”、“组团招商”、“代理招商“、“平台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激励和推行“绩效招商与职务升迁”相挂钩等方式,强力实施“五心”(灵活政策让客商动心、优质服务让客商省心、关心体贴让客商舒心、以诚招商让客商放心、整治环境让客商安心)工程,使招商引资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2008年,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0亿元,同比增长38.2%,有效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发展。
财政 突出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不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部门预算,推进“乡财区管乡用”试点,逐步扩大政府采购力度。2008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7405万元,其中:区级收入2962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315万元),基金收入17308万元;财政总支出116582万元。
金融 嘉陵区的金融体系形成了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信用社、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金融存款规模逐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2008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24亿元,其中:城镇和乡村居民储蓄余额34.7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5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2.83亿元;保险事业健康发展,保险承保总额37737万元,保费收入1008万元,共处理各种理赔支付额483万元。
交通 嘉陵区区位优势显著,地处川东北中心,“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与成都、重庆构成三角形的2小时经济圈,是四川省“K”字形的重要节点,在地理位置上很有重要的衔接、带动和辐射作用。交通四通八达,达成铁路横贯东西,拟建设的兰渝铁路纵贯南北;成南高速、南广高速、渝南高速、南充绕城高速与国道212线线在此交汇,距高坪机场仅5公里,使嘉陵区成为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2008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1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6公里;国道318线嘉陵段西起里坝,止于区城,全长33.6公里;国道212线嘉陵段南起吉安镇,止于区城,全长41.6公里。全区通乡通村公路达95%以上。
邮电通讯 邮政服务网点、计算机互联网、固定电话市话、固定电话农话遍布全区,小灵通网络通达城区和部分乡镇。移动电话在区城实现了无缝覆盖,农村乡镇覆盖达到93%以上,与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开通了国际自动漫游业务。2008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0.92亿元;全区拥有固定电线万部,户通电线%;城乡移动电话普及率大幅度的提升,总量达11.53万部,每100人拥有移动电线部。电脑已用于现代化办公、娱乐,有13928户安装了ADSL宽带网。
供电 全区有地方水力发电站1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1座。城网建设与农网改造进展顺利,城乡工业、生活用电得到一定效果保障。
【社会事业】建区以来,嘉陵区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各项建设稳步推进,呈现出一遍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
科技 建区以来,嘉陵科学技术实力逐渐增强,现已形成了包括省、市、区科学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和广大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组成的优秀人才队伍;形成了由农业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社会事业科技等组成的科学研究开发体系。一大批科研成果获部、省、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和科技进步奖。春飞日化的“天然醋酸餐具净洗剂及其生产方法”发明获得国家专利,鑫磊科技的“润滑耐磨梯度材料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已列为省星火科技项目,凤垭山已列为省级农业科学技术园区。2008年,申报省、市重点科技项目5个,引进新技术3项、农业新品种3个,科技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为3.5%。
教育 建区后,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南高新校区、陈寿实验中学、南充市实验中学、西南交大中川学院等已先后落户嘉陵。2008年,全区有专任教师6115人,中小学70所,其中高完中6所;中、小学在校学生9247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39689人,小学在校生55785人;完成小学招生7279人,普通中学招生13938人;初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7.6%、97.0%和100%;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5.6%、96.7%和100%。 [!--empirenews.page--]
文化 嘉陵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蚕桑文化和农耕文化。文峰“千年绸都第一坊”继承了传统的民俗文化,凤垭山开发将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实用理性的文化理念。建区以来,其他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嘉陵广场电影、舞蹈、社区腰鼓、节日庆典等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娱生活。李渡镇的高跷狮舞是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嘉陵人民勤劳、勇敢的品德和聪明、超脱的智慧,于2006年被列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陵电视、广播网络普及城乡,农村社社通广播,100%的村通有线个;累计实现光纤通村552个,新增城乡有线万户。
体育 建区以来,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得到了健康、持续、全面发展。全区有体育传统项目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举重、毽球、射击、无线电测向暨定向、乒乓球、羽毛球11项,各类体育协会22个。参加全区性的各类体育竞赛20多次,参赛运动员达5万多人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类体育竞技比赛30多次,参赛运动员3000多人次,获金牌60枚,银牌70枚,铜牌80枚,奖牌105个,团体奖65个。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区人口总数的36%。一大批单位获全国、省、市体育先进表彰。嘉陵南高体育场成功举办了“2008年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卫生 嘉陵区是“国家级卫生先进城市”,医疗卫生网点遍布城乡。2008年,全区有卫生机构55个,其中县级医院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6所,病床610张,卫生技术人员524人;出院病人治愈好转率达98.0%以上,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96.0%以上;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为341.0/10万;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9.0%,孕妇死亡率达44.0/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4.99万人,覆盖面达98.7%。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薪资17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0元;农民收入增收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3元。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农房改造和小康生态农居建设步伐加快,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4.9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5万平方米。
嘉陵区有着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拥有各类旅游资源景型20余种,目前正在打造省级品牌。美丽的西河止水如镜,倒映两岸如黛青山,两岸奇峰怪石,意扬挺拔,风光如画;清幽静谧的猪山森林公园松涛阵阵;文峰万亩桑海是难得的天然“氧吧”;太和白鹭远近闻名;凤垭山休闲观光生态园令人流连忘返;木老3000亩果树成气候。
【西河风景区】景区位于嘉陵区太和乡至双桂镇西河流域,属于低山河谷景观。西河全长96公里,河水流速缓慢,或浅吟低唱流于丛林草滩,或止水如镜倒影如黛青山,河流上的三道堤堰,形成小型跌水瀑布,2万余只白鹭常年栖息在西河沿岸。该景区灌木丛生、风光秀美、平田香稻、野菜飞蝶,景色宜人,这里还有保存完好的清代修建的田坝会馆,有巴人洞、川北西区地下党支部旧址,是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理想场所。
【太和白鹭风景区】景区位于嘉陵区太和乡,是南充市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白鹭栖息太和已有近四百年,沿西河上下10公里地带均为鹭类活动区域,核心景区0.5平方公里。品种有白鹭、苍鹭、池鹭、牛背鹭、灰鹭、夜鹭、丹顶鹭等7个,以白鹭最多,丹顶鹭最为珍贵,高峰时鹭群可达20000万余只。
鹭鸟傍穿境而过的西河而居。这里地形独特,景色优美,奇峰异石,相映成趣。清晨,鹭鸟离去,成群结队,翩翩飞舞;傍晚,鹭鸟归巢,星星点点,聚合而返,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堪称一绝。
【珠山风景区】珠山原名“猪山”,位于嘉陵区文峰镇,距市区约6公里。传说早年嘉陵江常泛洪水,给沿江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此事被鲁班爷知道了,他一面在江对面的鹤鸣山上修了一座塔(相传为今天的白塔)以镇江水,一面又准备在嘉陵江上架起一座石桥。架石桥自然需要大量的石料,如果靠人工搬运这些石料将十分费事,于是鲁班施展法力将石料变成一对“猪儿”,从石场赶往果州城。此事被龙王爷知道了,很生气,便在文峰将那对“猪儿”变成了两座卵石山丘,从此文峰射洪庙前便有了这座山坡,人称之为“猪山”。其山倚江而立,雄刺长天,北望市区,南眺青居,风光独秀。1973年,原南充市党政机关干部在卵石山坡上种植马尾松,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这些松树已基本成林,将昔日的荒坡装点得青翠满野,碧树映晖。近几年,人们又在山上建了麒麟阁,古朴典雅,风格独具;山的一侧还有古汉墓,可入穴以探。为适宜旅游发展的需要,山上还添了路道、亭台、茶园等设施,山名也改名为“珠山”,初步形成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大凤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风景区】景区位于嘉陵区火花镇、文峰镇、木老乡等乡(镇)境内,面积33平方公里。距城区5公里左右,交通便利,有公交车直达。这里,山型独特,风光秀丽,因山体形似凤凰而得名。2001年6月,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总结推出了“土地流转,业主经营”的“凤垭山模式”,原省委书记高度称赞凤垭山是“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2004年8月15日,中央、国家主席视察凤垭山,对凤垭山开发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嘱托“把凤垭山建成南充旅游胜地”。根据指示,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凤垭山开发力度,制定了“五园两带一环线”的大风垭发展的策略,涉及10个乡镇100个村,开发面积68平方公里。建立了果树母本园、密植桑园、渡假山庄,正在建立橘子园、蔬菜园、桃园、木兰科植物园、彩叶植物园、儿童乐园、千米花廊。主要水果品种有黄花梨、大五星枇杷、水弥桃、葡萄等,种植了美洲优质牧草。2005年,以“农家乐小区”、“失地农民安身再就业小区”为突破,以“凤木产业带”为重点,掀起二次开发热潮。新建统一为川东北民居农家乐、休闲山庄35户,日接待能力达10000人,初步形成了以“梨花节”、“品果节”为重点的农家乐休闲观光产业。2005年12月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成为川东北第一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 [!--empirenews.page--]
【千年绸都第一坊】景区位于城区东南6公里的文峰镇,涵盖观音堂村、渭钟沱村2个行政村。景区依山傍水,紧靠嘉陵江,毗邻凤垭山生态农业园区、猪山森林公园。在城区乘船只需40分钟、乘车只需20分钟就能到达。该景区2006年2月开始正式动工,是全市创优的重点项目。景区主要游览线路上的牌匾形象地介绍了桑林密谋、西施浣纱、马头娘娘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及南充蚕桑文化;推出了蚕丝被、丝绸扇、蚕宝宝、丝绸刺绣、丝绸壁挂画等旅游纪念品,开发了桑叶茶、桑叶粥、桑葚汁、桑葚酒、雄蚕鹅酒等蚕桑保健产品。“千年绸都第一坊”自2006年5月1日开坊以来,已接待游客8万多人。
【木老“市外桃园”】与凤垭山紧紧相联的木老乡是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试点乡,被誉为“市外桃源”,拥有果园8000余亩,品种有桃子、枇杷、柚子、梨子、李子。农家乐80余户。每年3月,嘉陵木老“桃花节”期间,形成了车如潮,人如流,倾城出动到嘉陵的奇观,是南充环城游的主要亮点,现正在积极策划“荷花节”、“菊花节”、“梅花节”。
【乳泉山】乳泉山又名小方山,亦名紫云寨,位于离南充5公里的嘉陵区西兴镇。该景区面积不大,但景观独特,将地方生殖崇拜、长寿文化、宗教文化融为一体。山体由石灰岩、砂岩组成,山顶平缓,山体南面形成两级崖壁,上面一级崖壁高约5米,长100米,形态完整,颜色灰暗。
嘉陵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悠远长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4个,区级2个。
【田坝会馆】位于嘉陵区双桂镇,距嘉陵区12.5公里,又名“万天宫”,因地处双桂场头田坝中,故名田坝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19年),是一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石结构建筑群,系典型的川北会馆建筑群,设计精致,布局合理,整体错落有致,典雅古朴,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川北地区古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木石雕艺术精湛,人物故事形象生动,线条繁复优美,色彩艳丽协调,特别是精雕细刻的24幅精美木雕戏文传说故事,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羊龙庙石牌坊】位于嘉陵区桥龙乡羊龙庙村牌坊岭。坊下溪水清洌,四周青山环抱。牌坊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为一位贞洁女所建,座西南面东北,青石垒砌,四柱三开间仿木结构建筑,面阔5.28米,通高11米。整座牌坊造型端庄秀丽,大、小额枋、门楣上有采用深、浅浮雕、线刻等技法镌刻的戏剧、神话故事及禽兽、奇花异卉图46幅,大小人物造像119尊,刻字匾5块,楹联2幅,雕刻线条细腻流畅、技法精湛,实为一座艺术上品,为研究清代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宗教、民俗、伦理等提供了实物资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宝寺】位于嘉陵区西北约62公里七宝寺镇东南七宝溪畔的藏珠山上,被誉为“果西名胜”。由牌坊山门、前殿、大殿、文昌楼、奎星楼、南池书院以及廊庑组成。随山势而起伏,为四合院式殿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重建。这里有建校260多年的七宝寺中学,是解放战争时期川北西区地下党活动的主要根据地。七宝寺采用传统的均衡对称方式布局,以纵轴线为主,设牌坊山门前殿、大殿,文昌楼、奎星楼再用廊庑把这些建筑接在一起,使七宝寺成为封闭性较强的四合院殿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汉墓】位于嘉陵城南约4公里的文峰镇珠山风景区麒麟寿星园内。1993年3月发现并作抢救性清理。该墓为较大型砖砌拱墓,墓室完好,分别由正室、前室、通道三部分所组成。随葬器物丰富,有陶案、罐钵、盘、碗、耳环、套盒、钱币、手镯等,其灰陶彩案陶桌属南充首次发现。经专家初步考证,此墓建于西汉、东汉之交时期(公元923年),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淄佛寺】位于嘉陵区文峰线米的耀目坝上,系新石器时代遗址,长3公里,宽1公里。在长150米、宽250米、厚0.5至1米的文化层断面中,有夹砂粗红陶片、泥质灰陶、黑陶,有石斧、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器。经考证,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研究价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归院】位于嘉陵区天星乡东南2.5公里李家坝一小山坡上,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后历经清雍正、嘉庆、光绪年间多次修缮,殿内面积133平方米。其建筑典雅大方,系木石结构斗拱建筑,抬梁式屋架,歇山式屋顶,四壁全以石板镶嵌而成,基本保留了明代风格,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水院】位于嘉陵区西南30公里的大观乡临水院村和尚坝,据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碑云:该院建于唐代,明成化年间重修。主体构件保留原貌,与宋《营造法式》规定的比例吻合,正殿内二覆式柱础属唐代遗物,对研究古建筑具备极其重大的科学价值,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龟山书院】龟山书院位于嘉陵区集凤镇覃家桥村口水龟山上,距镇政府西600米。是1934年由佛学界著名人士王恩洋、南洋华侨黄联科资助创办的佛学院。其建筑为单檐歇山工屋顶,穿斗式梁架,平梁入柱,三穿用五柱。通高8.04米,面阔7间24.5米,进深5.4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现存大教室、孔子堂保存较好。
【阁老坟】嘉陵区世阳镇系明嘉靖年间南京兵部尚书韩士英的故里。这里的“阁老坟”系宋、明代的韩氏宗祠,建筑十分宏伟壮观。考原明代阁老坟遗址韩氏宗祠,占地数十亩。祀祠共六层:一层是皇帝御旨牌坊;二层为左龟右鳖各托着丈许高的石碑,上刻明大学士陈以勤和明嘉靖八才子之一的任瀚写的韩公传和诗;三层为石人、石马、青狮、白象与吉祥四兽罗列在阶道两旁;四层有两根丈余高的墓表巍然矗立;五层为宏伟壮观的祭祀亭堂的四合大院;六层是阁老坟,立有五尺高的墓碑和坟台。“阁老坟”是韩士英母亲王氏夫人之墓。后山上有苍松翠柏数百株。林中有上百古墓和五尺高的皇封令牌石碑。这些遗迹被明末时期农动领袖张献忠的部下焚毁,解放后又经土地改革和“文革”毁坏,现存留下来的有韩士英故里碑牌,陈以勤大学士赠韩士英的传记石碑,太史任瀚赠韩士英尚书的诗石碑,有石人、石马、青狮、白象、石龟、石鳖和“阁老坟”、牌坊林遗址。清代建的韩式宗祠旧地还存留着明代皇帝赠韩士英“世笃贵贞”木制匾和对联,上书“侯封锡嘉陵盗息民安驱鳄潮州真祖述;戴名垂兵部功成身退骑驴潮上旧家传”。[!--empirenews.page--]
【火花街道办事处】原名都尉乡,以此地曾出有骑都尉而得名。1951年8月析文峰坝和杜家祠一带设立都尉乡,1958年改称都尉公社,1960年更名火花公社,1994年3月建镇,2006年改为街道办事处。该办事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是嘉陵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幅员面积21.3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58个社,5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7039人,其中农业人口13918人。被誉为“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凤垭山位于境内。凤垭山距市中心6公里,景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与国道212线紧紧相连,交通十分便捷。推行“土地流转、业主经营”新模式,实行规模经营,现开发面积万余亩,种植果树和生态风景绿化树200余万株,初步形成梨园、枇杷园、母本园、植物园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点10余个,取得了“绿了荒山、富了农民、发了业主、兴了产业、成了示范”的喜人成效,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2004年8月15日,中央到凤垭山视察,称赞“凤垭山这种开发模式好”。与此同时,凤垭山模式得到普遍推广,不仅辐射到阿坝洲、凉山洲等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还走出国门,推广到缅甸等国家。
【李渡镇】明朝时为羊耳镇,毁于兵灾。清初建场,以李姓在此摆渡而得名。民国二十九年置乡,1950年成立李渡乡人民政府,1985年建镇。系明代武英殿大学士陈以勤、明东阁大学士陈于陛的故乡。该镇位于南充市嘉陵区东南端,嘉陵江中游西岸,距嘉陵城区32k米。全镇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居委会,114个行政村,90个社,总人口1.9万人。总耕地面积9686.6亩。先后投入资金500万元,建城了向阳街、向阳西街、商业街、向阳后街、政府街,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2001年被南充市评为“先进文化镇”,拟代表南充市上报国家评选“亿万农民健身先进镇”。
【吉安镇】因处于三条小溪交汇处,俗名三溪口。清初建场,以场内有吉安宫而得名。民国二十四年为联保,民国二十九年置乡,1950年成立吉安乡人民政府,1992年建镇。该镇与广安市武胜县八一乡仅一桥相隔,是市区的南大门,距嘉陵城区39k米。全镇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15个社,一个居民委员会。境内两条小河在场镇西南端交汇后流入嘉陵江,年最大流量为1020立方米/秒,河床宽约50米,利于开设航道。该镇是市区的生猪、蚕桑生产基地,是省、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
【金凤镇】原名流溪寺,唐开元年(公元681年)析南充县南部地域置流溪县时,县治曾设于此。明代以境内有金鸡沟和凤凰山而得名金凤场。宣统二年置乡,1950年成立金凤乡人民政府,1985年建镇。金凤镇位于嘉陵区西南端,距城区47k米。辖12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57个社,总户数3883户,总人口17536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药材、蔬菜等。该镇建镇历史悠远长久,经济发展迅速,场镇面积达2平方公里,2000年被列入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安平镇】明代建场,以“天下太平”之意取名太平场。明末毁于兵灾,清代乾隆年间重建,民国二十九年置乡,1950年成立太平乡人民政府,1992年建镇。该镇位于嘉陵区西南端,距城区31公里,辖13个行政村,141个社,1个居民委员会。全镇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总人口17303人。该镇建有远近闻名的山羊交易市场,是市级山羊、蚕桑、生锈基地镇。境内有一明镜山,座落于场镇东北1公里处,海拔约1000米,传说为九龙捧圣池,庙宇佛像林立,有殿3个,佛像108尊,一年四季香火不断,1958年被毁,1993年重建,现为佛教圣地。有正殿1个,观音、文书、普贤、玉皇、地藏、哼哈二将、水观音、太上老君、青狮文书、金狮文书等佛像11尊。逢年过节,有不少本地及远方游客到该处观光。
【世阳镇】原名侍郎场,因明朝出有南京兵部尚书韩士英从工部仕郎入仕而名,清末以谐音改为世阳。清宣统二年置乡,民国二十四年为联保,1950年成立世阳乡人民政府,2000年6月建镇。该镇位于嘉陵区中部,距城区13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0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95个社,总人口2.4万人。在离场镇西2公里处,有一座风景秀美的山峦,名叫龙凤山,是明嘉靖年间著名的兵部尚书韩士英的家乡。龙凤山从西向东北方向延伸成二支,一支为龙山,一支为凤山,龙凤呈祥,给人类带来了美好希望,也留下了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大通镇】原名蒙通场,为明代古场。清宣统二年置乡,民国二十四年为联保,1986年建镇。系国画名流赵完壁的故乡。该镇地处嘉陵区西部,浅丘地貌。最高点鼓楼寨海拔497米,最低点龙台寺海拔306米。全镇幅员面积24.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03个社,总人口15678人。该镇区位优势突出,有连接国道318线线的李蟠公路、达成铁路、成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1996年被省确定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嘉陵区西部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之一。
【曲水镇】因嘉陵江支流曲水河流经此地而得名。清乾隆四十二年建场,1940年置乡,1950年成立曲水乡人民政府,1992年9月建镇。该镇位于嘉陵区南部,距区城13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1.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1个社,总人口16767人。原南充八大景点之一的“曲水晴波”处于该镇,随着河床变窄和其他自然条件影响,“曲水晴波”景观已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消失。
【双桂镇】因此地有两棵桂花树而得名,俗名遥遥坡。清代建场,清末置乡,民国初为保,民国二十四年为联保,1992年9月建镇。该镇位于嘉陵区北部,距区城20公里,地处嘉陵、顺庆、西充三县区交汇处。全镇幅员面积36.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16504人。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坝会馆”、“地质、历史学家任乃强之故居”。万天宫位于双桂镇,乾隆五十六年湖广移民修建,俗称“田坝会馆”。彩绘木刻,镂空石雕,精美绝伦,山门戏楼保存完整,为研究清代雕刻、书法、绘画、戏剧、民俗、建筑之奇珍。
【文峰镇】以曾出文姓秀才而得名。清末称文峰场,民国二十九年置乡,1950年成立文峰乡人民政府,1966年更名向阳公社,1984年恢复乡,2002年建镇。全镇幅员面积21.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77个社,4079户,总人口14764人,其中农业人口14590人。久负胜名的珠山风景区位于该镇。珠山风景区面积18.2平方公里,由猪山、磨盘山、大山坡、半甲寨和云空山等五山组成。景区内临舒长廊长达百余米,临嘉陵江陡壁而建,可眺望对岸南充八大景之一“朱凤朝霞”美景。长廊旁有一座古墓,该墓随葬物品丰富,其中灰陶彩绘陶桌属南充首次发现。据专家考证,此墓建于西汉、东汉之交的新葬时期(公元923年),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景区内树木覆盖率高,有柏树林、槐树林等遮天蔽日,常年绿郁葱葱,林间的石级小道,曲径通幽,不少游客流连忘返。[!--empirenews.page--]
【大通镇泥土地村】大通镇泥土地村位于成南高速出口处,距区城23公里。耕地636亩,其中水田270亩,地366亩。地势西高东低,属浅丘陵地区,中丘地貌,亚热带气候,土质属侏罗系蓬莱镇穗宁组红棕紫泥土壤。全村9个社,240户,808人,劳动力440人,党员23人。2006年人均收入2800元。泥土地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新建优质柑桔园500亩,种植优质柑桔1.5万株;引进川野菌业业主建设食用菌示范基地100亩、蔬菜基地200亩;建设优质生猪、小家禽和草食牲畜等3个养殖示范小区,培养年出栏生猪100头的生猪养殖户2户,出栏200只以上的山羊大户10户,养殖种兔近600只、1000羽以上的小家禽养殖大户20户。泥土地村现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已建有蓄水池7口,山平塘3个,石河堰4处。新建集中供水站3处,打机井220口,完全解决了人畜饮用水问题;新建、整治山平塘3口、石河堰5处,确保了农业生产用水;新修村道路2.5公里、社道路10公里、到户石板路6公里,油化路面1.2公里,初步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新建沼气池160口,实施“三清三改一化”(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厨、改厕、改圈,房屋净化),整治群众房屋180户,改善和优化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规划并建设一个规模达到20户以上的农户集中居住示范小区。
【大通镇龙台寺村】大通镇龙台寺村位于成南高速出口处,距区城22公里。耕地721亩,其中水田315亩,地406亩。地势西高东低,属浅丘陵地区,中丘地貌,亚热带气候,土质属侏罗系蓬莱镇穗宁组红棕紫泥土壤。全村260户,963人,劳动力540人,党员27人。2006年人均收入2900元。龙台寺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新建优质柑桔园220亩,种植优质柑桔1.3万株;引进川野菌业业主建设食用菌示范基地60亩;年出栏肉兔200只以上的大户20户;1000羽以上的小家禽养殖大户5户。龙台寺村现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已建蓄水池5口,山平塘2个,石河堰4处。打机井156口,完全解决了人畜饮用水问题;新修村道路6公里。新建沼气池80口,实施“三清三改一化”(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厨、改厕、改圈,房屋净化),整治群众房屋100户,改善和优化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木老乡何家沟村】木老乡何家沟村地处嘉陵区城近郊,位于西南面,是南充市内外的观光旅游农业示范村,四川省优质水果基地村,南充市产业人才开发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样板村”。该村距区城8公里,全村辖6个社,310户,1154人,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7亩(其中田464亩,土453亩)。农村骨干产业以观光旅游农业、蔬菜、水果为主,2006年人均纯收入4250元。近年来该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势喜人,全村规模栽植枇杷、桃等优质水果树600余亩,常年利用近郊优势成片种植番茄、莴笋400余亩,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丰富了城镇和乡村居民的“菜蓝子”。基础设施完善,该村交通方便,目前油化、硬化村道公路3.2公里,广播、闭路电视入户率达99%,农户“三建五改”达300户,基本达到新村建设“六个一 ”。综合配套功能齐全,村建有集党支部、村委会,村级医疗卫生、农民培训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村级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村级发展形态趋势良好,正稳步向和谐小康迈进。
【木老乡杜家坪村】木老乡杜家坪村地处木老乡南面,是南充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9亩,其中田277亩,土252亩,全村辖6个社,220户,738人,农村产业以蔬菜种植、优质水果、生猪养殖等为主,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800元。近年来,村两委在区、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宁愿苦干、不苦熬、不苦等,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农户三建五改达80%以上,目前全村基础设施完善,建有较为标准的泥碎石路面村道公路,全长3.7公里,广播电视农户收听收看率达90%。产业高质量发展形势良好,该村充分的利用近郊优势,规模种植蔬菜、水果400亩。综合配套功能完善,村建有标准的集党支部、村委会、村级医疗卫生站等为一体的活动室。该村村级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村处处呈现民主和谐的良好气氛。
【木老乡桂花园村】木老乡桂花园村地处木老乡西南面,是南充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全村辖8个社,195户,693人,耕地面积583亩,其中田292亩,土291亩。农村产业以粮食种植、生猪养殖为主,该村桂花园畜禽养殖园区属嘉陵区“五大园区”之一。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该村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都世公路贯穿全村。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广播电视收听收看率达95%以上。目前农户“三建五改”达80%,综合配套功能齐全,村建有标准的村级活动室,村办小学,村民日用商品、农用物质等便民销售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该村依托桂花园畜禽养殖园区,全力发展养殖业,形成了猪多、肥多、粮多、收入多的良好产业发展链,目前全村种养大户达100余户,辐射周边世阳、一立等乡镇30余个村,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吉安镇军民桥村】吉安镇军民桥村地处吉安镇北面,距镇政府1.5公里,西与双店乡、东与临江乡接壤,北与吉安镇白鹤林村、南与吉安镇介顶寺村接壤,国道212线户,总人口1754人。年人均纯收入3054元。全村主要产业为:1、生猪:年生猪出栏900余头,翻番猪3000余头。2、蚕桑:年养蚕量约1000张,新栽桑树400亩。3、蔬菜:人均种蔬菜0.2亩,增加了农民收入。全村基础设施较好,全村共修社道公路7条,总长度近8公里(其中水泥公路长3公里)。
【龙蟠镇司南垭村】司南垭村位于龙蟠镇东南部,与一立、大通镇毗邻,距城区25公里,距达成铁路花园站、大通站分别12公里和11公里,区道李蟠线穿境而过,地势东南偏高、西北略低。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14户,人口1429人,劳动力1069人,全村总面积1792亩,其中耕地面积1009亩,人均纯收入3250元。近年来,该村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传统养殖业为主导,深入推动农村产业体系调整,通过对玉米、水稻的品种改良,推进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全力发展大蓬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植物。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作业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250亩的干果基地,成片栽植并嫁接200亩优质桑苗。以发展特色品牌肉兔为重点,全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以品牌肉兔为龙头,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的家禽家畜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年1500头。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新建社道混泥土路1.24公里,人畜饮水工程完工,1500人受益。 [!--empirenews.page--]
【集凤镇红瓦房村】集凤镇红瓦房村位于嘉陵区西北方向,距镇政府0.7公里,国道318线贯村而过,交通便利。村中心位置距国道0.4公里。该村东倚青杠岭村,西至石板被村,南和覃家桥村接壤,北与长被嘴毗邻。东西横跨1.5公里,南北纵距2公里,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331户,1094人,耕地面积1156.9亩,其中旱地821.9亩,水田335亩。全村有生猪养殖大户15户,小家禽养殖大户40户,年出栏肥猪2500头,小家禽6万羽。从2006年10月开始,该村1、2、6、7、10、五个社先后栽植凤冠牌翠冠梨410亩,现80%已试花结果,2010年将产翠冠梨4350吨。全村种植冬瓜600亩,年产青皮冬瓜3300吨。2007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其中劳务输出1500元,种植业1680元,养殖业1020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新建村、社道沥青公路2.9公里。
【河西乡江中村】河西乡江中村地处嘉陵江边,整个村庄座落在洲坝中心,平均海拔263.5米,是全市平均海拨最低的一个村。幅员面积约3.2平方公里,辖4个社,农业总户数201户,农业人口706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73人,全家外出户49户。有耕地738亩,属冲积河坝沙壤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主产蔬菜、花生、玉米、小麦,畜牧以生猪为主,户平年出栏生猪5头以上,有部份农户以渔业为主,人均纯收入2879元。江中村现有机耕道42条、4500米,其中主要村道公路2条2300米,有农用三轮车87辆,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江中村的蔬菜种植在近年得到较大发展,在扩大胡萝卜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冬瓜的产能迅猛增强,2007年已实现种植培养面积500多亩,产量2000多吨,实现人均增收150多元。
【土门乡冯家坝村】土门乡冯家坝村位于该乡南面,傍嘉陵江边,属东电库区重点淹没村。全村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22.69亩。西与临江乡隔江相望,南至糖村坝村,北接巴掌寺村。辖15个社,有农户483户,农业人口1750人。该村人居环境日趋完善,交通便利,五分之一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村道公路串通各社,三分之一的农户盖上了新房。2006年,南充市众合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充分的利用冯家坝和蚕种场,在该村从事栽桑、养蚕、养殖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栽桑规模达3000亩,解决剩余劳动力100多人。该村经济除传统的粮食生产外,积极引导蔬菜、水果、水产、生猪、劳务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村水果种植培养面积达1390亩,桑园栽植面积达3408亩,年养蚕1000张、出栏生猪2300头、家禽8000只,向外输出劳务人员440余人,创劳务收入800余万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
【一立镇围塘堰村】一立镇围塘堰村位全镇中心位置,距镇政府1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11个社。耕地面积1507亩,其中田726亩,土781亩。农业户393户,总人口1326人,其中党员33人。全村农户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养殖业、经果业三大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红薯为主,每年产粮800余吨。养殖业以生猪、鸡、鸭、鹅、鱼为主,每年出栏生猪1500余头,出栏鸡、鸭、鹅8000余只。经果业主要以广柑、枇杷、柿子、桃、李、梨为主,2002奶奶已建成优质水果基地1个,面积达150亩,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重点产业基地和重点保护单位。全村基础设施完善,9个社已通公路,建蓄水池12口,人工深井200口,80%农户能够饮用清洁的自来水。固定电线%以上。
【白家乡白家村】柏家村位于白家乡场镇周围,乡政府驻地设在村中心位置。该村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东与白家乡9村交界,西与白家乡2村相连,南与白家乡10村相邻,北与白家乡3村接壤,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271.2亩,其中田690亩,土581.2亩,宜林荒山390亩。辖16个村民小组,共525户,1946人,其中劳动力1146人。薯业经济是该村的亮点,全村红薯栽插面积580亩,总产量1308吨,年产红薯淀粉400余吨,产值120万元,年加工粉丝150吨,产值90万元。2007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948人,劳务经济收入660万元。全村运输大户6户,营销大户3户,个体工商户18户,很多类型加工大户4户,苕淀粉加工户300户,苕粉丝加工大户2户,种养殖专业户20户。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618元,其中薯业经济收入人平600元,劳务经济收入人平2170元,农业经济人平收入348元,